独立设计师把厦门时尚圈推向国际
设计师品牌在厦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厦门与时尚产业的联系似乎相去甚远。但在今年6月23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发题为《厦门:中国的安特卫普》的报道,将这里 与知名服装设计之都安特卫普相提并论。报道将万一方、上官喆、刘小路、刘旻、于静五位厦门独立设计师,与安特卫普六君子相提并论,称为“厦门帮”。而厦 门,则顺理成章地被称为“中国的安特卫普”。
谈及将厦门与安特卫普相提并论,万一方说,“中国的安特卫普”最早其实是她在微博上开的一个玩笑,没想到引起了关注。上官喆说,他认为这句话是对厦门的赞美。但他觉得,厦门是无法复制的,这座城市有着它自己鲜明的特点,还是应该发展属于自己特色的东西。
上官喆的崛起让众多人关注到了厦门———这个远离设计产业中心的滨海小城。这个被誉为“中国最适合退休的城市”不知从何时起,成了除“北上广”外,中国时装设计的第四城。
万一方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她曾到伦敦中央圣马丁攻读服装设计专业,并以本科毕业秀第一名的成绩从全球最杰出的设计院校毕业,再以全额奖学金保送研究 生。去年11月,万一方从伦敦回到厦门———国内订单越来越多,她在伦敦的工作室不能满足产量需求。她把生产部分转移到国内,仅在伦敦保留营销和公关部 分。
刘小路也是在厦门本地人。2012年,她从圣马丁本科毕业回到厦门发展。刘小路出身于三代建筑设计世家,有不少与厦门的服装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群年轻的设计师们因为各自的机缘巧合齐聚厦门工作生活。在厦门,他们是忙碌的。上官喆最近一年大概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厦门。谈及将厦门与安特卫普相提 并论,万一方说,“中国的安特卫普”最早其实是她在微博上开的一个玩笑,没想到引起了关注。上官喆说,他认为这句话是对厦门的赞美。但他觉得,厦门是无法 复制的,这座城市有着它自己鲜明的特点,还是应该发展属于自己特色的东西。
落地生根何以独立
如今随着大批“80后”、“90后”独立设计师的崛起,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国际历练、对消费需求的把握,让年轻一代的中国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从束之高阁的高级定制走向了自然清新的日常实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得不提如今中国时尚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转变。
然而,在方兴未艾的独立设计师市场,激烈的竞争已经不是靠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可以面对的了。分析人士认为,品牌要做大做强,要么由资源丰富的服装上市集团提供资金、渠道的支持,要么和百货分配股权联手经营。
无论是知名的或是不知名的设计师,如果要运转品牌就必须面临如何寻找资金、如何找到投资人一拍即合的问题。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商业体制却制约了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没有相当数量的资金,连启动作坊式的工作室都变得难以实现。不同于国外百货的买手机 制,中国百货的租金高昂地令人咋舌,对于资金本身就不够雄厚的小众设计师品牌来说,这无疑令人望而却步,一旦要进入百货就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承担高额的成本 代价。
可以说,目前国内较成功的设计师品牌都较好地顺应了市场,首先得使自己能生存下来,才能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壮大恐怕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其实,中国的服装行业发展到今天,国内的设计师品牌却没有因此而变得强大,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来扶植中国设计师品牌,给中国设计师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
而人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人需要穿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只有这么去做才有可能推动中国设计师的发展,中国才有时尚话语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