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审视“陈冠希制止插队”
人类的文明是依赖很多禁忌、法律、规范来支撑的;一些观点看似“直抒胸臆”,却降低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背后满满的是狡滑的商业逻辑。有一帮人在暗地里操作整件事情,还是利益在驱动。让很多人为了钱不顾新闻的真假,不顾谁是谁非,只要是大家看好的,跟着大众走,这样的做法不应该出现在21世纪这个文明社会,但就是因为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真真假假,各种不可信的照片、新闻、视频,导致了一个不信任的社会,大家不知道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我们活在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社会,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人更容易被操控,所以你一定要谨慎,小心。
9月5日有网友曝料称,男明星陈冠希和一名中年男子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值机柜台,发生肢体冲突。之后,一些微信营销公众号就以“陈冠希在虹桥机场怒打插队大叔”为题进行传播,将陈冠希捧上了道德圣坛。说他现在做的事情很对,真的做对了吗?你们看到现场直播了吗?了解实际情况吗?虽然现在是言论自由,但是请用事实说话。
其实呢?据9月5日晚间澎湃新闻的报道,所谓“阻止插队”纯属误会——陈冠希在办理值机时短暂离开,后面乘客误以为其已经办完手续,便上前办理;陈冠希又以为乘客是在“插队”,将他的身份证扔在地上,从而引发了冲突,但事件也没有升级到“打人”的地步。目前,在警方干预之下,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
虽然事件已经被澄清了,但很多网民还在“自说自话”地臆想着陈冠希代表着某种“正义观”:“陈老师打得好,插队就是人渣”、“我行我素,敢作敢当”。其实,根本没有“插队”的事;就算是插队,舆论就应该赞成用打人的方式解决不文明的行为吗?是的,中国社会的确有不少不文明行为,插队、随地吐痰、公交车上不让座,但这些不文明现象,应该用打人、谩骂等更不文明乃至不合法的手段解决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微信公众号等垂直媒体,强势介入事件传播过程中。一些自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拉低公众的文明阈值,使得公共事件放弃理性讨论,转向粗鄙化、情绪化。且先不说这些“新闻公众号”里面的真实性问题,就是他们为了追求点击率,通过断章取义,来激发受众最原始的情感:愤怒、嫉妒、欲望,达到病毒式营销的目的,就有非常恶劣的影响。
他们把暴戾冲动等同于见义勇为,将起哄等同于正义本身;将受害者身上的缺点放大到无穷大,从而占领道德高地,将之污名化,剥夺其应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又在行凶者、违法者身上涂抹上某种“替天行道”的油彩,将其违法行为合理化。总之,他们在受害者的呻吟声中,在一片“no zuo no die”的起哄、诅咒中,满足自己的扭曲的“正义想象”和群体认同——营销号和“键盘侠”共同营造了一个恶劣的舆论生态环境。
以前不久发生的温州女顾客被服务员泼热汤事件来说,一些营销公众号为了追求点击率,对新闻报道断章取义,称:女顾客被泼热水是因为说了一句“你妈是谁啊”,侮辱了行凶者的母亲,不少人也跟着起哄,为凶手点赞,为自己的违背法律的“是非观”点赞。
事实上,目前网络舆论已突破了公共空间应有的道德、伦理阈值,通过诡辩术、通过发泄最原始情感的手段,混淆法律上的是非、突破伦理上的禁忌,消耗社会的法治、文明共识。插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不能通过打人来解决;任何言语冲突,都不能作为用开水烫一位哺乳期母亲的借口。
人类的文明是依赖很多禁忌、法律、规范来支撑的;一些观点看似“快意恩仇”“直抒胸臆”,却降低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背后满满的是狡滑的商业逻辑。“键盘侠”们要反思一下这种虚伪的“正义观”了。希望大家多多看一些客观公正的解说,不要总是像个没有灵魂的人来让别人牵着走,这样被别人控制着,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尤其是女性,你要提高自己,让自己有内涵有深度,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别人画什么你就是什么,你要有自己个人独到的见解,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多学习,不停的充实自己,中国形象设计协会形象礼仪培训,让你有质的改变。欢迎加入!
行内新闻
-
第70届注册形象礼仪讲师班报到须知
由中国形象礼仪行业风尚圈主办的第70届注册形象礼仪讲师班将于2018年5月11日到5月25日在京举办,报到时间为5月10日,
- 形体训练是你成为优雅女人的第一步
- 跟随风尚圈金老师学习政务礼仪
- 形象礼仪师不可错过的五月研修季
- 跟随风尚圈名师学习餐桌上的礼仪
- 形象管理师色彩诊断必备神器
- 中国男人如何告别邋遢形象
- 如何学习衣橱管理技能
- 心灵成长让你收获内心深处的幸福
- 如何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